
第十八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五屆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博覽會和第四屆包頭國際牛羊肉產業大會經過4天的隆重出展,貿易成果豐碩,社會影響廣泛。綠博會共有34個展團,共設立802個標準展位,參展企業1683家,參展產品8012個,包括糧、油、果、蔬、茶、畜、禽、蛋、奶、水產等,參展產品主要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綠色生資產品、地方特色優質農產品、加工食品等。本次展會規模大,人氣旺,產品質量高、形式新穎,吸引了大量中外采購商。
本屆綠博會實現訂單交易額29.2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9.8%,達成意向成交金額超過30億元,與外商擬簽訂經貿與技術投資合作項目667個,意向成交金額1.7億元。據統計,現場參觀人數達到70萬人次。包括中國烹飪協會會員單位的1300多家采購商的4000多名代表蒞會、考察和采選產品。湖北恩施富硒小土豆每斤賣到49.8元,與北方一家餐飲巨頭達成了400萬斤的銷售量。河南的王勿橋醋憑借獨特的釀造工藝、精湛的專業技術、濃香醇厚的口感和優質的營銷服務凸顯了品牌優勢,展會頭一天就與內蒙古、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十幾個省市的食品商貿公司簽訂了銷售合作協議。京津冀展團達成意向合作金額近2000萬元。寧波展團帶來的綠色食品榨菜和鵝類休閑食品受到了采購商和消費者的青睞,紛紛與采購商達成合作意向。在面向消費者開放期間,大批市民來到展會現場,海南的水果、湖北的茶葉、新疆的米面、黑龍江的雜糧以及一大批做工精良、營養豐富、包裝精美的加工食品博得了市民的喜愛,博覽會到第三天中午,湖南、河南、四川、青海等展團所帶來的產品基本售罄,體現了當地居民對優質、安全、綠色農產品需求迫切,同時也反映出以包頭為核心輻射周邊的西北地區市場空間巨大。



綠博會還首次開辟了互動休閑區和產品分類展區,海南營造了海島風情,開椰果、品椰汁,引來現場采購商品嘗。廣西展區身著民族服飾的采茶人為來往客商獻上香氣撲鼻的“則油茶”。廣東展區擺滿了各類飲料,內蒙古展區為展商和客商提供香濃的圣牧草原酸奶。在產品分類展區,首次按照畜牧、果蔬和糧油等類別進行了展示,便于采購商集中選購,還吸納了食品包裝設計等創意元素加入,拓展了服務內容,活躍了展場氣氛。此外,今年還開辟了境外優質產品展區,來自俄羅斯、法國、韓國、朝鮮、馬來西亞等120家國外企業參展,幫助國內企業進一步拓展了貿易領域和合作范圍。





綠博會期間,舉行了特色農產品推介品鑒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牧業綠色品牌建設論壇”、工行融e購和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合作簽約儀式和27場商務推介活動。論壇上,政府部門、行業管理部門、品牌農業專家學者、生產經營企業以及電商平臺齊聚一堂,以“綠色發展·品牌之路”為主題,展開了一場有關綠色品牌發展的大討論。在工行融e購設立有機產品館啟動儀式上,中綠華夏和電商平臺以及首批入駐企業代表共同簽訂了《工商銀行融e購有機產品館合作協議》,優質農產品與優秀電商平臺強強聯合,拓寬了有機農產品市場營銷渠道。推介會上,來自四川、寧波、山東、湖北、海南等地的相關農業部門領導親自帶隊,為自己的優勢產品積極開展宣傳推介。部分綠色食品生產企業、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推薦企業、電商平臺也在推介會上介紹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氣氛活躍、反響熱烈,營造了良好的展銷氛圍。


農民日報、中國食品報、內蒙古日報、中國畜牧獸醫報、包頭日報、《農產品質量與安全》雜志、中央電視臺7套、內蒙古衛視、包頭電視臺、包頭廣播電臺、包頭綜合廣播、新華網、人民網、中國農業信息網、包頭市人民政府網、鳳凰網等五十余多家媒體到會進行了宣傳報道。
在博覽會即將結束之際,舉行了會旗交接儀式,第十九屆綠博會承辦地廈門市政協副主席黃國彬接過會旗并作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