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2021年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座談會在江西南昌召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出席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華榮總結了2020年綠色有機地標工作,并部署了今年的工作。
肖放司長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時期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工作成效,指出“十三五”時期是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全面加快發展速度、總量規模迅速擴大的五年,是全面強化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的五年,是全面發力品牌培育、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的五年,是全面融入和服務三農大局、產業效應日益凸顯的五年。截至2020年底,全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獲證單位超過2.3萬家,產品總數超過5萬個,每年向社會提供產品總量超過2億噸。

肖司長提出到“十四五”末,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達到6萬個,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特色產品品質指標體系初步建立,產品分等分級有效推動;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生產水平顯著提升,標桿“領跑”作用凸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質量水平明顯提高;品牌的知曉率、公信力和美譽度進一步提升,消費引領作用擴大;品牌效應顯著,服務三農大局的功能作用進一步增強。
肖司長強調,“十四五”綠色有機地標工作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主線,以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產品兩個“三品一標”為路徑,堅持“守底線”“拉高線”并舉,保安全提質量同步推,一要穩發展,堅持“質量第一”,引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學設置績效考核指標,推進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由總量擴張向總量增加和質量提升并重轉變。二要保安全,對標“四個最嚴”要求,建立全過程質量監管機制,嚴格認證審查,嚴格依標生產,嚴格證后監管,加強認證產品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和巡查檢查,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三要提品質,對標高品質生活新要求,以提品質、增特色為主攻方向,推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提檔升級。四要鑄品牌,緊盯國際先進水平,著力打造一批信譽過硬、品質高端、市場認可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品牌。五要賦動能,以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不斷激發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和活力。六要增效益,圍繞服務三農大局,堅持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張華榮主任在講話中明確要求,2021年綠色有機地標工作一是“穩”,穩定節奏、把控風險。綠色食品要堅持精品定位,突出優質營養、環保健康的高端品質,穩步擴大總量規模;有機農產品要堅持行政推動與市場拉動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要突出“獨特地域、特定生產方式、獨特品質、特定歷史文化”,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二是“嚴”,嚴格審查、嚴格監管。綠色食品要嚴格落實質量審查把關要求,地標產品要突出聲譽基礎和特色品質,提高登記管理質量;全面落實證后監管制度措施,強化淘汰退出機制,對企業年檢、產品抽檢不合格的,依法依規摘牌出局,確保不發生質量安全事件。三是“實”,壓實責任、落實制度。組織開展“綠色食品審查工作規范行動”,全面強化綠色食品檢查員、內檢員職責,督促檢查獲證企業落實技術標準和生產操作規程,推動基地、企業積極推廣應用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繼續推進質量追溯管理,認真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改相關工作。四是“優”,優化結構、優化產業。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產業布局。積極推進畜禽、水產和加工食品的發展,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發展綠色食品;積極配合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推進產品特色化、生產標準化、身份標識化和全程數字化。五是“響”,擴大用標、唱響品牌。繼續實施“綠色食品標志規范使用行動”,方便、規范企業用標,繼續開展“綠色食品宣傳月”行動,推動綠色食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積極引導、鼓勵、支持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建立專業經銷商隊伍,拓展產品營銷渠道;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關注綠色生產、推動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六是“新”,開拓創新、激發活力,以規程“進企入戶”示范行動為切入點,推進綠色食品標準和技術落地生根;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組織開展綠色食品有關重大課題研究,不斷夯實事業發展的理論政策和技術基礎。
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甘肅等8家單位在會上介紹了典型經驗。會議由中心書記唐泓主持,江西省農業農村廳胡漢平廳長、鄧賢貴副廳長、中心陳兆云副主任、張志華總工程師出席了會議,各省級“兩品一標”工作機構負責人,農民日報等新聞媒體記者,中心各處室負責人參加了座談會。